深度对话“河南省石化医药系统大工匠”王旭东:让100多项、几千万元、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现实!

2017-09-29 阅读:12次

刚上班时,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技术大拿、大工匠吗?

这句话不仅是问今天的主角,更是值得大家反思的!

开封炭素公司有一名普通职工,

他从事电气自动化工作20余年,

曾主持编写PLC程序100多项,

主持完成自动化设备设计、改造、技术革新47项。

他为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,

累计创造价值几千万元,

助力企业在技术水平上走到全国同行业前列。

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“河南省石化医药系统大工匠”荣誉称号。

他就是开封炭素公司机修厂自动化主管王旭东。



images/8/2017/09/OeCI8Q7ua5KeHAOTaOE8Ht5tuBBC5z.jpg

9月4日,王旭东在排查混涅系统的故障。


    9月8日,记者见到了这位工友眼中的大工匠,了解他创新创效背后的故事。


记者:刚上班时,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技术大拿、大工匠吗?

王旭东:我刚上班时,身边要么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,要么是有技术的专业人才,要么是有经验的老师傅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作为一名技校生,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,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。当别人周末都在休息时,我不是在工作现场,就是在向负责调试设备的外方工程师悉心求教,或是在读专业书籍。


记者:听说公司的进口设备或者推广的新技术和新软件,你都是公司第一个掌握的。你是如何做到的?

王旭东:钻研新技术必须耐得住性子,守得住寂寞,还要有对新知识的渴求。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,所以只要公司引进了新设备,或者推广新技术,我一定会想尽办法学习。对于很多进口设备,为了搞清楚它的技术原理和设备构造,我就登录外国公司的网站去找资料。


记者:外国公司的网站都是全英文的,你找资料会很困难吧?

王旭东:是的,我的英文水平很一般。我就在网站上找翻译软件,把网站上的内容一句一句翻译成汉语,再深入研究。我也是这样一点点翻译进口设备的相关注解。进口设备进入公司后,我就开始着手做这些工作,把设备各个关键组件了解清楚,不能等着设备出了问题再去找资料,那就会影响生产了。

   

记者:在和进口设备“打交道”的过程中,有遇到过挑战吗?

王旭东:当然有,我们公司从美国引进了一台国际先进的油压机。该设备在国内仅有一台,设计先进,自动化程度高,产能大,是公司核心装备。在生产运行中,该设备的传感器损坏了,而进口配件到货需要12周,公司将面临停产的严重问题。为此,我查原因,做记录,找资料。那时候,我每天就休息四五个小时,不停地与厂方沟通,与操作岗位人员交流,连续奋战3个工作日,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,避免了公司因停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挑战。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,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就行。

   

记者:做这个工作,设备一旦出现问题,就得随叫随到,你的生活会受影响吗?

王旭东:碰上生产中亟待解决的、片刻不能耽搁的设备问题,无论刮风下雨,我都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。我的孩子就经常说,爸爸就知道干活,从不带他出去玩。

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要坚持到底,认真做好每件事。有时候我自己安慰自己,遇到节假日到公司检修,就把工作当做是出来玩一趟,排除完故障回去时心里也很有成就感。


记者:你现在是工友眼中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了。你在带徒弟时会教他们些什么?

王旭东:对待徒弟,我首先能做的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他们。我会把自己积累的资料送给同事,让他们学习。在现场遇到问题,我会给大家讲解解决办法。有时候,我也会让年轻职工先自己去干,遇到问题时,我再指导讲解。我觉得听别人讲十次都不如自己干一次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提高技能。

2012年,公司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“王旭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。现在我已经培训了一大批职工,提高了大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。工作室现有成员37名,其中工程师6名、高级技师12名、技师19名。截至目前,工作室取得创新成果41项、成果转化29项,实用新型专利8项、发明专利2项。工作室获得各类奖项7个,其中省部级2个、地市级5个,创造的价值和业绩十分显著。


记者:成为大家眼中的大工匠后,你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目标?

王旭东:其实我也就是本本分分干好本职工作,做好每一项领导交待的任务。我想教出更多的徒弟,让更多的人掌握新技术,特别是掌握学习新技术的方法和能力。

转载自“平煤神马第一资讯”微信公众平台